English  |  正體中文  |  简体中文  |  全文筆數/總筆數 : 1365/1366 (100%)
造訪人次 : 1329184      線上人數 : 189
RC Version 7.0 © Powered By DSPACE, MIT.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.
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:
  •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"雙引號",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
  •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,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,可獲得較完整資料
  • 進階搜尋


   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: http://120.105.36.38/ir/handle/987654321/1088


    題名: 召喚與回憶:施叔青與平路的歷史小說比較研究
    作者: 吳桂枝
    貢獻者: 應外系
    關鍵詞: 華語語系理論、女性歷史書寫、施叔青、平路、跨文化再現
    日期: 2015-10
    上傳時間: 2016-03-10 10:56:04 (UTC+8)
    摘要: 在二十一世紀要檢視華文歷史小說,施叔青與平路是不可忽略的兩位重要作家,施叔青的《台灣三部曲》,涉及的年代從清領、日治、戰後到二二八事件發生。討論的族群遍及漢族移民、日本移民、原住民與台灣特有的「灣生」,就小說之深度與廣度而言,《台灣三部曲》在台灣文學研究史上,特別是後殖民理論取徑的討論,已經據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反觀平路近年的兩部長篇小說《東方之東》(2011)與《婆娑之島》(2012),把時間拉回更早的荷蘭佔領台灣時期,論及航海時代的鄭氏王朝與台灣島在異族統治下的夾縫情境,同樣將筆觸深入漢族、原住民與外來統治者,是目前歷史小說中鮮少見的視角。職是,本論文試以華語語系理論框架,比較探討施叔青《台灣三部曲》的第二部《風前塵埃》(2008)與第三部《三世人》(2010),以及平路上述兩部歷史小說,重點聚焦剖析女作家,特別是兩位長年離開、不在台灣的女性作家,如何跨國召喚與回憶台灣歷史,以作為理解現今台灣混雜文化情境的途徑之一。
    顯示於類別:[應用外語系] 校內專題研究計畫

    文件中的檔案:

   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
    成果報告-吳桂枝.pdf965KbAdobe PDF87檢視/開啟


    在MUST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.


  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 © 2002-2004  MIT &  Hewlett-Packard  /   Enhanced by  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 ©   - 回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