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ghsin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:Item 987654321/100
English  |  正體中文  |  简体中文  |  全文筆數/總筆數 : 1365/1366 (100%)
造訪人次 : 1342310      線上人數 : 185
RC Version 7.0 © Powered By DSPACE, MIT.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.
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:
  •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"雙引號",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
  •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,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,可獲得較完整資料
  • 進階搜尋


   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: http://120.105.36.38/ir/handle/987654321/100


    題名: 李商隱的詠物詩研究
    作者: 陳靜芬
    貢獻者: 人文藝術
    關鍵詞: 詠物詩、李商隱、寄託、體物、觀物思想
    日期: 2008-12
    上傳時間: 2010-03-23 13:23:45 (UTC+8)
    摘要:   劉勰文心雕龍曰:「人稟七情,應物斯感,感物吟志,莫非自然」,「情必極貌以寫物」,「窺情風景之上,鑚貌草木之中,、、、體物之妙,功在密附」。美學家黑格爾也說:「最完美的抒情詩所表現的就是凝聚於一個具體情境的心情」,不論中西學者皆不約而同的發現了詩中的物象﹙具體情境﹚與詩人內在情感的密切關係,外在世界的各種物象,無不是敏感多思的詩人擷取不盡的源頭活水,自然物象與情感的交融會通,透過詩人的巧思妙構,成就了中國詠物詩的特質,此即「詩能體物,每以物而興懷,物可引詩,亦因詩而覩態」。
      詩人李商隱是晚唐詩壇最後的絕響,不論其詩歌美學或實踐均展現「寄託深而托辭婉」﹙王夫之《清詩話》卷四、外篇下。﹚「包蘊密緻」的美學,致力於以形式的縝密建構,抒發內在之深情隱曲,因而,詠物詩正是他展現內在情意世界的符碼。他專擅積學儲寶、妙化典故,在物象之中體物寫志,曲盡其意。他的詠物詩,或抒發顛連無告的絕望,或照鑑生命的虛空與短暫,或喟嘆渴求完美的邈不可得,是他生命情懷的投射。因而,錢良擇《唐音審體》曰:「義山詠物詩,力厚色濃,意曲語煉,無一懈句,無一襯字。上下古今,未見其偶。」
      奠基於前次專題計劃─「李商隱審美觀的理論與實踐」、「李商隱詩歌中的歷史意識」,本人對於李商隱的作品有了更多元的觀察與體認,因而本計畫將繼續以李商隱為研究範疇,探究其展現的觀物思想,俾能對晚唐詩歌中的詠物詩作精徵的闡發與研究。
      本計劃試圖探究李商隱詠物詩的特色,以李商隱詠物詩中的觀物方式、觀物思想為主軸,分析與其詩歌中物象與情意的關係﹙或藉物詠懷、或體物狀物、藉物言他﹚,探究詩人跳脫傳統「詩言志」、「直抒胸臆」的特質所展現的獨特風格,以更細緻的角度認識詩人內心深邃敻遠的觀物思想,進而體會其詩歌的獨特意蘊。
      本研究計劃擬分三章,逐一論敘其詠物詩,首章擬由物象與情意的關係論詠物詩的源起。從詩經、楚辭以降的詠物詩作一觀照與回顧,觀察詠物詩在歷代演變的軌跡,剖析物象與詩歌的美學關係,進而辨明詠物詩的意義及其美學特質,藉歷史性的透視,建立討論李商隱詠物詩的美學基準。
      次章則論述李商隱的詠物詩之形成,論析形成李商隱詠物詩歌的個人身世際遇及歷史傳承,分析醞釀此一特殊詠物詩歌類型生發之文化、思想、政治與社會之背景,因而本章除廣蒐自資治通鑑以來的原典史料及傳記資料,整合詩人所處晚唐時空的重大事變〈如安史之亂、甘露政變……等〉資料外,將再旁及美學史、思想史、文化史、文學批評史家的相關論述,探索晚唐政治、思想、社會與文化氛圍,勾勒出孕育李商隱詩歌選擇以詠物方式展現內在情思的背景,以期能抽絲剝繭辨明其詠物詩的意蘊內涵。
      第三章則論述李商隱的詠物詩之特質。以李商隱的詩歌文本為論敘的主體,論述其詠物詩的特質,本章擬從兩個角度,分別是:第一節:深情入物,呈現悲劇性的觀物方式,第二節:微觀世界—感官的復萌與情境的發現,論析其詠物詩的意涵,以明確掌握其詩的哲思,並論敘其詠物詩的藝術成就。
    顯示於類別:[電子工程系] 校內專題研究計畫

    文件中的檔案:

   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
    陳靜芬.pdf657KbAdobe PDF3488檢視/開啟


    在MUST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.


  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 © 2002-2004  MIT &  Hewlett-Packard  /   Enhanced by  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 ©   - 回饋